实验室生化培养箱是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环保、化工等领域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它的核心使命是为各种生物样本(细胞、微生物、组织、种子、酶、试剂等)以及需要特定温度环境的化学或物理过程,提供一个精确、稳定且可控的温度环境。
以下是关于实验室生化培养箱的基础知识说明:
一、 核心功能:精确恒温
1.核心目标: 将培养箱内部空间的温度长时间、高精度、高稳定地维持在用户设定的目标值上。
2.关键性能指标:
温度范围: 设备能达到的低和高设定温度(常见范围:室温+5°C 至 60-70°C,部分可达80°C或更高,低温型号可低于室温)。
温度均匀性: 箱内不同位置在同一时刻的温度差异(例如 ±0.5°C @ 37°C)。均匀性差会导致不同位置的样本生长不一致。
温度波动度: 设定点附近,箱内某一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例如 ±0.1°C @ 37°C)。波动度大意味着温度不稳定。
温度精度: 实际平均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接近程度(例如 ±0.1°C)。精度差意味着设定值和实际值有偏差。
恢复时间: 开门放入或取出样本后,箱内温度重新恢复到设定值所需的时间。恢复时间越短,对实验干扰越小。
二、 基本工作原理
1.温度感知: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通常是铂电阻PT100)实时监测箱内温度。
2.信息处理: 微处理器控制器将传感器测得的实际温度与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进行比较。
3.智能调节:
如果实际温度 低于 设定温度:控制器启动加热系统(通常是空气加热器)进行加热。
如果实际温度 高于 设定温度(且设备带制冷功能):控制器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
PID控制算法: 现代培养箱普遍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它不仅能根据当前温差(比例P)进行调节,还能根据温差累积的历史(积分I)和温差变化的趋势(微分D)来预测性地调整输出,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减少超调、最终达到高度稳定的温度控制。
4.空气循环: 内置风扇强制箱内空气循环,将热量(或冷量)均匀地带到箱内各个角落,确保温度均匀性。
5.保温隔热: 箱体采用高密度保温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有效减少箱内外热量交换,维持内部温度稳定并节能。
三、 主要组成部分
1.箱体:
内胆: 接触样本的区域,通常采用耐腐蚀、易清洁、无污染的不锈钢(304或316L)。
保温层: 包裹内胆的高效隔热材料。
门: 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门,保温、防凝露、便于观察内部情况。门框有密封条保证气密性。
搁架: 可调节高度的不锈钢搁架,用于放置培养皿、培养瓶、试管架等容器。
水盘(可选): 位于箱底,通过水分自然蒸发提供基础湿度(尤其在高温度设定时)。
2.温度控制系统:
控制器: 微处理器核心,带显示屏(LCD或触摸屏)和操作按键/界面。
温度传感器: PT100铂电阻等,高精度感温。
加热元件: 空气加热器。
制冷系统(可选):
压缩机制冷: 常见,制冷能力强,效率高。
半导体热电制冷(帕尔贴): 无噪音、无振动、无制冷剂,但制冷能力较弱,多用于小型或低温要求不高的设备。
循环风扇: 强制空气对流。
3.安全与辅助系统:
独立超温保护: 在主控系统失效时,独立的温控器(如双金属片)会切断加热电源,防止温度失控损坏样本或设备。
报警系统: 声音和/或灯光报警,提示超温、传感器故障、门未关好、断电等异常。
数据记录(可选): 记录温度历史数据,可通过USB、串口或网络导出,用于实验记录和追溯。
四、 主要应用领域
1.微生物培养: 细菌、真菌、酵母、霉菌的培养、繁殖、保存、鉴定(如琼脂平板培养)。
2.细胞培养: 动物、植物、昆虫细胞的培养。
3.植物研究: 种子发芽实验、幼苗生长、组织培养。
4.生物化学/酶学: 酶活性测定、酶促反应、蛋白质研究等需要恒温的反应。
5.食品/饮料/制药: 微生物检测、保质期测试、药品稳定性测试、菌种保藏。
6.环境监测: BOD(生化需氧量)测定、水质分析中的微生物培养。
7.昆虫研究: 实验昆虫(果蝇、蚕等)的饲养和发育研究。
五、 使用与维护基础
1.放置: 平稳、通风良好、远离热源/冷源/阳光直射,四周留有足够散热空间。
2.设定温度: 通过控制器面板设定所需温度。
3.放置样本: 将装有样本的容器(培养皿、培养瓶等)平稳放置在搁架上,避免堵塞风道。尽量减少开门时间和频率。
4.清洁: 定期清洁内胆和搁架,使用温和清洁剂和消毒剂(如70%酒精),避免腐蚀不锈钢。清洁前务必断电。
5.水盘管理(如有): 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期清洁水盘防止微生物滋生。
6.校准: 定期(建议每年一次)使用经计量认证的精密温度计对培养箱进行温度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7.安全: 熟悉报警含义,遇到超温等报警及时处理。确保超温保护功能正常。
